引用:
原帖由 極樂心伴 於 2008-8-30 05:06 AM 發表
不境, 這是一個 hard job.
ok, .... 之前講到, 遇到傷心時, 能否抽離, .. 它難在那個痛是持續的. 那一下的痛, 像是一個鎚仔打一下入心, 有深淺.
深淺, 基本上是基於你沒有想到, 或你沒有想到會真旳變成事實...
...
專注開始 (抽離): 將事件作出分類.
1. 你有否預期. a, 你有預期 i, 你很不想成為事. ii, 你沒有想過 "想不想" 成為事實.
b.你沒有預期.
........續
1. a, 你有預期: 一切好辦. 但是否真正的預期便是關鍵. 一個很普通的例子: 親人的離世.
怎樣才是真正的預期. 最真真正正的預期是"人皆會死"不只是順口講講的. 在先. 自己的親人會離世才隨之順理成章. 然後在未發生之前投入去想想自己會作出如何反應, 中國傳統思想便很難作出此思想準備.
還是那句, 視乎想做和不想做, 不境, 離世又不因做到或沒做而發生不發生.
一種人事後不會太過傷心, 一種人受很大影響, 甚至影響生活軌跡, 也是自己的選擇. 因為影響也有化悲憤為力量的好的一方面.
又不能片面說能想這麼多的人, 或能做到的人是冷血的或沒有感情的, 只是能控制而已.
1. a, i, 很不想成為事實: 需認清"不想"成為事實的效能. 有些事情可作一些防範, 而有些則不可能, 先分清楚. 例子離婚: (有預期但不想成為事實) 感到關係日漸疏離, 吵鬧時有言語上的警號.
"不想" 的效能是多方面的, 自己的想法和原因, 或影響力, 外在環境因素, 對方想法和原因. 因個別個案不同而不同.....
不可能作一些防範的是意外, 只可減低傷害, 如處事小心之類.... 某程度上的心理準備和練習也是可以的.
1. a, ii, 沒有想過"想不想"成為事實. 這是不應該的. 我無野講.
b, 沒有預期. 是不能有或自己沒有. 極端些講, 世事萬變, 視乎想得有幾遠. 所有存於世的 history 中的, 書本中的, 劇中的, 任何已經有的, 都是自己有機會預期的. 除非是創新的才是未必能有預期. 有機會而沒有預期. 只好即時面對, 應變. 就是沒有準備的一種. 有否必要考慮得這麼遠, 也是自己的選擇. 除了超乎想像外 , 都有機會去預期的.
專注基本完成. 也許找到屬那一類, 全是思考上的, 在當時發生時, 作出的由感性至理性上的轉移.
在討論區中雖然已經很認真, 卻不可與真正的寫作相比.
[
本帖最後由 極樂心伴 於 2008-9-1 03:21 AM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