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畢此篇文章, 我有想哭的感覺.......:029:
我們在追求的,是金牌還是精神? 致那些無緣金牌的英雄
長久以來,本來只是代表比賽名次的金牌在國家榮譽渲染下,已被附上太多其他意義,不少人都對金牌過於看重。然而,無論是大熱失金後痛哭的吳景彪、贏得銅牌後默默離開的喻丹、名落孫山的周俊、乃至無法入選中國隊的運動員,他們每一位都為國家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國人應向這些英雄報以最真誠的掌聲、支持和鼓勵。
「武無第二」、「賽場上成王敗寇」是中國歷來根深蒂固的信條,這令所有體育部門官員、教練和運動員都背負着太多的壓力去應戰,當中有頂住壓力奪金的,亦有於重壓下犯錯的,周俊就是選拔體制及戰術失誤下的犧牲者,在女子53公斤級只得0分的她僅得17歲。意外地獲得奧運資格背後,有太多的政治因素,比賽戰術、報名成績等更是教練團的安排,這均不是周俊可以決定的,她只是不幸地失誤了,不應受到那麼多的攻擊 。吳景彪在抓舉第三次試舉失敗後,雖然項掛男子56公斤級銀牌,卻一臉失落地走下了頒獎台,與拿到銅牌後欣喜若狂的阿塞拜疆選手形成極大的對比。吳景彪在面對等候他的記者時把腰彎成90度,哽咽地說出:「我對不起大家。」一遍一遍的道歉,擦不完的淚和那傷心的怒吼都深深地刻在觀眾的心裡。
眾所周知,中國對運動員的訓練是出名的嚴格,從小便需與家人別離,沒日沒夜地進行枯燥的訓練。在競爭激烈,一將功成萬骨灰的中國隊,家人和教練往往因希望運動員能取得好成績而禁止戀愛、更經常隱瞞親人病重、甚至離世的消息,運動員個中的苦境實不足為外人道。重金輕銀銅,這在喻丹的身上得到完美的印證,她的刻苦程度不會較易思玲遜色,但比賽結束後,傳媒一窩蜂地圍上易思玲,取得銅牌的喻丹卻默默地離場而無人問津。
值得慶倖的是,國人在本屆奧運給予那些未能奪金的健兒更多的包容。1988年,體操王子李寧敗走漢城,回國後「接待」他的是鋪天蓋地的謾駡和批評,昨天在吳景彪遺憾失金後,受到的是安慰和鼓勵,這見證着中國的進步。英國廣播公司(BBC)29日亦撰文表示中國已逐步擺脫金牌怪圈,開始注重奧林匹克的真正意義。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同時,國人應體現互相理解、友誼和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讓我們向這些無緣金牌的真英雄衷心地說一聲:「謝謝!」
[ 本帖最後由 蛛大少 於 2012-7-31 05:26 PM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