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員
|
528#
大 中
小
簡
繁
發表於 2010-4-14 只看該作者
引用:原帖由 elampersian 於 2010-4-14 12:42 PM 發表
明末如何經濟崩潰?可否略為講講?謝謝發sir 這是我找到的一些資料,分給同好︰
讀過明史的人,都知道李自成滅了明朝。但這只是一個表像,明朝的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經濟的崩潰。而導致明朝的經濟的崩潰的導火索就是白銀短缺。可是說是白銀毀了大明帝國。
在研究明朝滅亡時,大多人將注意力集中在明朝和農民起義以後與後金(清)的軍事鬥爭上,以及明朝內部的激烈黨爭上。而忽略了了明朝末年白銀的進口驟減這一事實。
魏斐德在《洪業———滿清開國史》開首即利用馬尼拉的港口檔案證實了這一點:1620 年至1660 年間,歐洲市場爆發了貿易危機,以西班牙的塞維利亞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系遭到沉重打擊。
中國儘管與歐洲相距遙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嚴重影響。在17 世紀20 年代歐洲貿易衰退之前,停泊於馬尼拉的中國商船每年多達41 艘。到1629 年便降為6 艘。加之當時與中亞貿易的萎縮,新大陸輸入中國的白銀便大大減少了。
17 世紀30 年代。白銀又開始大量流入中國,西屬新大陸的白銀又從海上源源運至馬尼拉。大量日本白銀被澳門人帶到了廣州,而更多的白銀則從印度的果阿經麻六甲海峽流入澳門。但不久,即30 年代末和40 年代初,白銀流入兩次被嚴重阻斷,而此刻正值長江下游地區高度商品化的經濟急需更多白銀以對付通貨膨脹之時。
1634 年後,菲利浦四世採取措施限制船隻從阿卡普爾科出口;1639 年冬,許多中國商人在馬尼拉遭到西班牙人和土著人的屠殺;1640 年,日本斷絕了與澳門的所有貿易往來;1641年,麻六甲落入荷蘭人手中,果阿與澳門的聯繫也被切斷。中國的白銀進口量驟然跌落。
那麼白銀的進口量驟然減少,會對明朝的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嗎?
在一般人眼裡,古代中國的經濟是自足自給的,怎麼可能因白銀的進口驟減而受到重大打擊。確實明朝的經濟完全可以自足自給,但是致命的是明朝的貨幣白銀主要依賴進口。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不是白銀的主要生產國。萬曆可謂中國歷史上對開採金銀最為熱衷的皇帝,竟至“無地不開,中使四出。”鬧得“群小藉勢誅索,不啻倍蓰,民不聊生”, 但萬曆及其礦監如此努力,最後開採了多少白銀呢? 據載:“自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諸鐺所進礦稅銀幾及三百萬兩”,平均每年二十多萬兩, 即使算上宦官數倍貪汙中飽之數,其開採量完全不能進口的白銀相比。
美國學者魏斐德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在17 世紀的前30 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國的白銀,總量約達25 萬至26. 5 萬公斤。美國學者艾維四長期從事明清之際白銀流入中國問題的研究。他認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銀的年輸出平均數在33750一48750公斤之間,大多數最後還是到了中國。
從南美洲運來的白銀也相當多,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經過菲律賓流入中國的南美洲白銀達到57500一86250公斤之間。而且馬尼拉不是南美洲白銀進入中國的唯一門戶,還有一部分從澳門、臺灣、東南亞進人中國。艾維四估計,從阿卡普爾科運到馬尼拉的白銀平均每年143噸,僅1597年一年就有345噸。明朝到底進口了多少白銀,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可能得到很精確的資料.但從以上學者研究的資料上看明朝的白銀完全不能自足自給,嚴重依賴進口。
一個不富藏銀的國家, 竟然去選擇別的國家所富藏的貴金屬白銀作為自己的貨幣, 今天看來, 這就是一件把金融命脈委於他人的非常荒唐的事情。
打仗是需要錢的,明朝經濟崩潰,有學者認為,明未崇貞年間,朝廷的財政,只能維持和調動十三萬軍隊(明初,例如明成祖,隨時可以調動四十萬大軍),還要對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和後金(清)兩面作戰,結果為清軍所敗,再被李自成攻陷北京。
[ 本帖最後由 劉金發作品 於 2010-4-14 05:45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