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避孕丸知多少

 
收藏  |  訂閱
1  15.9k

避孕丸知多少

哪些女性不能服避孕藥

  服避孕藥,是常用避孕措施之一,具有方便的優點。但服藥避孕並非人人都適用,哪些婦女不宜服避孕藥呢?

  患有心血管病的婦女不宜服避孕藥。據臨床觀察,患有高血壓的婦女口服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藥一年後,多數人收縮壓與舒張壓會上升。又據有人統計在,在30-39歲發生心肌梗塞的婦女中,長期口服避孕藥比不服藥者多4倍。研究發現,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可使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上升,血小板的粘附性增高,孕激素能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因此,患有心血管病的婦女不宜服用避孕藥。又因服避孕藥可致血液粘度增高,易造成血栓,患有脈管炎的婦女亦不宜服避孕藥。

  患急慢性肝炎和腎炎的婦女不宜服用避孕藥。口服避孕藥中含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這種物質必須在肝內解毒代謝經腎臟排出,如果服用者肝、腎功能不良,藥物不能完全代謝排出,就會在體內蓄積,加重病情。

  患糖尿病的婦女不宜服避孕藥。患糖尿病的婦女服避孕藥後,有些病人的血糖會升高,這樣對控制糖尿病不利。同時,糖尿病婦女往往並發有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及腎動脈不同程度的血管損害與病變,如果長期服避孕藥,會加劇心、腦、腎等臟器的損害。

  患某些腫瘤的婦女不宜服避孕藥。患有子宮肌瘤的婦女服避孕藥後,可使肌瘤增大。患有葡萄胎或惡性滋養葉細胞腫瘤經治療後,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測定未達到5個國際單位/升以下,也不能服口服避藥物,否則有可能刺激殘留的滋養葉細胞惡變。但近年來研究發現患有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的病人,在手術後服用避孕藥則有助於防止癌腫復發。此外,口服避孕藥可減少乳腺小葉增生、纖維瘤等良性病變的發生,但對惡性病變無保護作用。

  患膽結石、膽囊炎的婦女以及身體過胖、有膽結石家族史的婦女,要慎用口服避孕藥。這是由於口服避孕藥能升高血漿中的膽固醇及其脂蛋白,對於年齡較大、身體過胖的婦女,有可能誘發膽石症和膽囊炎,或有可能使原有膽石症膽囊炎的婦女加重病情。

  研究還表明,40歲以上的婦女內分泌系統逐漸發生改變,口服避孕藥容易引起內分泌紊亂,因此40歲以上的女性宜盡量採用安全和副作用小的其它避孕方法和外用避孕方法來避孕。另外,哺乳期婦女也不宜服避孕藥,以免避孕藥通過下丘腦及腦垂體使乳汁質量發生改變,影響嬰兒營養與發育。

係唔錯既話。就加加分啦。可以嗎

[ 本帖最後由 。笨﹏念╭ 於 2005-6-25 02:41 PM 編輯 ]

避孕藥的來龍去脈

避孕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澳洲教授Ludwig Haberlandt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老鼠卵巢的萃取物可以抑制生育,之後他想把這個發現應用在人體,但是他不幸英年早逝,所以直到學者Russel Marker的努力研究,避孕藥才得以問世,經過這數十年的演進,避孕藥已經有長足的進步,現在常用的避孕藥幾乎都是第三代的低劑量避孕藥,所謂 的低劑量避孕藥是指動情激素含量小於50微克,而第一代避孕藥所使用的動情激素含量是高於50微克的。第二代避孕藥 動情激素的含量在30至35微克之間,所用的黃體素是norethindrone類的成份,例如levonorgestrel,norgestimate等等,第三代避孕藥所含的動情素量在20至30微克間,黃體素使用的是desogestrel或是gestodene等副作用更小的種類。

避孕藥的避孕效果及服用方法:

儘管避孕藥的劑量一直在降低,但是避孕的效果始終很好,使用正確的話,一年的失敗率約在0.1%左右,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下一包開始服用的時間太晚、連續忘了吃藥、吃藥產生嘔吐或是腸胃炎導致藥物吸收不好等等,所以在有腸胃炎的時候,至少一星期要使用其它的避孕方式以策安全。 避孕藥在一開始服用的第一個週期就會有作用,服用的時間要在月經見紅的五天內開始,不過醫師有時會建議妳在月經來潮的第一個星期日開始服用,這樣的話在星期六通常不會有月經,不過因為有時吃的時間超過了第五天,可能避孕的效果在第一週期會打折扣。如果妳是服用21顆包裝的藥物,從第二包開始,每包的間隔是七天,不管月經的狀況,如果太晚吃,可能排卵就會無法抑制,造成避孕失敗,統計上這是最常見的避孕失敗原因,28顆劑型的避孕藥因為是連續服用,對部份的人來說,可以改善每包間隔的問題。忘了定時吃藥是許多人的共同問題,1996年學者Potter曾經做過統計,發現在第一個週期只有1/3的人沒有忘記吃,到了第三個週期有1/3的人忘記吃至少3顆以上,所以如何提醒自己按時服用是很重要的,如果忘記一顆,要在記起時立刻服用,下一顆則在正常時間服用,如果連續忘記服用二顆以上,接下來連續二天要各服用二顆,如果還不放心,在接下來7天也可以別的避孕方式補救。 服用避孕藥時國人最常有的觀念是服用一段時間要停止服用幾個月,事實上以目前的避孕藥成份來說,這麼做是沒有道理的,統計上副作用的發生的機率並不會因此減少。

避孕藥的選擇:

對於一般人來說,一開始可以從低劑量的避孕藥開始服用,也就是動情素介於20微克到35微克的藥物種類,如果產生了不規則的出血,可以改用單相氏同樣動情素劑量的的藥物,或是短時間增加女性荷爾蒙的藥物一星期左右,出血應該會在幾個週期後漸漸改善。 如果產生了副作用,例如噁心、乳房疼痛、情緒不佳、體重增加等等,可以先考慮使用含較低劑量動情素的避孕藥,如果乳房疼痛沒有改善,可以用含較高或是強度較強黃體素含量的避孕藥,例如內含levonorgestrel的種類。

避孕藥與其它藥物的交互作用:

避孕藥與其它的藥物也有可能產生交互作用,所以在服用時要小心,例如抗生素ampicillin、tetracyclin因為會殺死腸胃道能幫助荷爾蒙吸收的菌類,所以會減少避孕藥的作用,造成避孕失敗,而phenytoin、phenobarbital、rifampin則是會增加肝臟清除動情素的速度,同樣影響避孕,在服用這些藥物時,最好能配合保險套避孕。相反的,維他命C、普拿疼(scanol,panadol)會增加避孕藥的作用,此外,避孕藥也可能增加其它藥物的作用,例如酒精alcohol、抗憂鬱劑、類固醇、安眠藥、抗凝血劑、降血糖藥等等

避孕藥的附帶好處:

避孕藥除了避孕之外,也可以減少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子宮外孕、良性乳房疾病、功能性囊腫、子宮肌瘤、經痛、貧血、骨盆腔發炎、大腸癌發生的機會,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子宮內膜異位等問題也可能有幫助。對於月經不規則的人來說,它也有調節月經的作用,讓每個月的月經準時到來,此外,對於身體因為卵巢分泌男性荷爾蒙過多,長痘子的人來說,避孕藥可以降低男性素的分泌,所以可以改善痘子的情況,特別是比較新的避孕藥,其中改良的黃體素所產生的男性素作用很小,對於痘子或是多毛症都有正面的幫助。

避孕藥的副作用及不良影響:

一般的副作用:

頭痛、頭暈、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噁心、嘔吐、水腫、子宮頸粘液增加、子宮頸肥大、食慾增加、體重增加、皮膚癢、青春痘、疲倦、沮喪、潮紅、感覺虛弱、乳房脹痛、念珠菌感染增加等等,這些副作用看來不少,不過隨著避孕藥的進步,造成這些問題的機會已經愈來愈少了,以大家關心的變胖問題來說,近來的一些統計(Reubinoff, 1995; Moore, 1995)發現與沒有服藥者並沒有差別,飲食或是運動的狀況才是影響體重的關鍵。

對身體的長期影響:

高血壓:可能有5%使用避孕藥的人血壓會微幅增加,高劑量的影響比較大。
血脂肪:現在的第三代避孕藥所使用的黃體素對於血脂肪已經沒有不利的影響,不過以前所使用的較高劑量黃體素確實可能造成問題。
血糖:低劑量避孕藥對於胰島素及血糖的影響雖不是完全沒有,但是並沒有臨床意義,而且不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在停止服用後影響也會消失。
對肝臟的影響:荷爾蒙藥物可能影響膽汁排空,而且藥物也需要經過肝臟代謝,可能增加肝臟的負擔,不過除非妳有急性或是慢性肝臟疾病,否則肝臟影響的可能性很小。
血栓症或中風:在1995年十月,英國藥物安全協會根據研究對於所有的英國醫師發佈警告,使用內含第三代黃體素desogestrel或gestodene的避孕藥可能增加兩倍以上靜脈栓塞的機會,建議以含別種黃體素的避孕藥取代,當時引起了相當大的恐慌,連帶的使用避孕藥的人也急速減少,不過意外懷孕或是流產也增加許多。到了1997年,進一步的研究顯示之前的觀點並不正確,以目前所使用的黃體素而言,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產生以及血糖代謝幾乎已經沒有影響,反而是動情素的量與心血管疾病比較有關係,但是隨著廠商的研發,動情素與黃體素取得平衡的結果,對於身體膽固醇脂肪的影響愈來愈小,甚至也有學者認為它們對於心血管疾病可能提供某些程度的保護效果,當然,荷爾蒙的使用一直存在著許多的爭議,這些看法也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吸煙一直以來都被認為對於服用避孕藥有不利的影響,事實上吸煙與避孕藥中的動情素對於動脈血管栓塞有不利的加成效果,也就是中風及心肌梗塞的機會會增加許多,儘管如此,在美國,服用避孕藥的人有1/4都有吸煙。
性慾的影響:因為統計上在排卵期可能有性慾增加的現象,不過因為服用避孕藥時不會排卵,所以可能就沒有性慾增加的情況,但是改變並不明顯。
 
避孕藥與癌症的關係:

乳癌:以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服用避孕藥對於一些良性的纖維囊腫有預防的效果,對於乳癌而言,目前的研究都還不足以顯示會增加乳癌的機會,以美國來說,乳癌的發生率在50歲以上的女性有增加的現象,但是50歲以下增加不明顯,這也顯示了年輕族群服用避孕藥影響的可能性不大,除此之外,對於以前家族中有乳癌病史的人,服藥也不會增加得乳癌的機會。

子宮頸癌:服用避孕藥是否會增加子宮頸癌及子宮頸變性的機會到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結論,1988年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研究並未發現其中有關連,他們認為可能是服用避孕藥的人做抹片的機會比較高,或是發生性行為的次數及伴侶比較多,才造成子宮頸問題的發生率偏高。1990到1996年,在巴拿馬、墨西哥、洛杉磯的研究卻發現服用超過十年的避孕藥,可能增加子宮頸腺癌的機率大約一倍,正反的研究還在持續中,不過不管如何,每年做抹片還是最重要的,甚至於如果妳是得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例如有多個性伴侶,有得過性病等等,而且有在服用避孕藥,也有的醫師建議每半年就做一次子宮頸抹片。 雖然關於荷爾蒙的使用還有相當多的爭議,日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已經把停經後補充的雌激素以及避孕藥內含的雌激素列為已知的致癌因子之一,不過這並不表示不能再使用荷爾蒙,而是在使用時要多一分小心,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在早期懷孕中不小心使用到避孕藥怎麼辦?

在1970年代,一方面避孕藥的劑量比較高,而且有一些比較不嚴謹的研究報導它可能造成胎兒心臟、腎臟等地方的問題,所以造成許多困擾。Katz在1985年研究了數千名母親有服用避孕藥的胎兒,並沒有發現胎兒畸型的機率上升,1990年,Simpson做了更詳盡的研究,也發現避孕藥不會增加胎兒心臟的畸型,同年Bracken學者針對26個研究做了綜合分析,也得到類似的結論,這些大型的研究報告都顯示服用避孕藥並不會增加胎兒的問題,美國FDA以前加註在避孕藥中對胎兒危險的警語也早已經去除。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正常狀況下,所有胎兒出生時,本來就有2至3%的異常可能性,但是服用避孕藥並不會增加這個比例就是了。

避孕藥會不會造成不孕:

許多人關心長期服用避孕藥之後會不會變成不孕,統計上大約有三成左右的人在停服之後,半年內排卵比較不容易恢復,不過這是暫時性的現象,如果急於要懷孕的話,也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排卵藥物達到排卵的目的,有時候反而比沒有吃過避孕藥的人效果還要好。

那些人不能服用避孕藥呢?

有血栓靜脈炎、血栓症(父母或是姊妹有也不行)、腦血管疾病、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或是過去曾有這些問題。
明顯的肝功能異常,不過如果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正常還是可以服用的。
乳癌或是懷疑有乳癌。
不明的陰道出血。
有懷孕的可能。
35歲以上而且有吸煙者:儘管許多服藥的人都有吸煙,而且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是基本上還是不建議服用。
服用要多注意症狀變化並且與醫師討論者:

偏頭痛:少部份的人服藥反而頭痛改善,不過如果偏頭痛明顯,最好從較低劑量開始服用或是使用別的避孕方式。
高血壓:如果妳小於35歲,血壓控制良好,沒有其它的併發症,還是可以考慮低劑量的避孕藥。

子宮肌瘤:子宮肌瘤一般不算是低劑量避孕藥的禁忌,這點醫師可以與病人多討論,而且在有些因為肌瘤造成經血過多的情況,避孕藥還有減少經血的作用。
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控制不好,並不適合服藥,不過對於曾有妊娠糖尿病或是糖尿病控制良好的人來說,還是可以服用的。
手術:在做比較大的手術前可能要先停藥,以免手術後臥床休養時產生血栓,但是台灣人比因為臥床產生血栓的機會比較小,所以影響不大。
癲癇:抗癲癇藥可能降低避孕藥的作用。
肝膽結石:避孕藥不會造成結石,不過可能增加結石症狀的嚴重度。
服用避孕藥如何追蹤身體健康?

在正常的狀況下,如果以往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可以一年檢查一次身體,包括了骨盆腔檢查、抹片、血壓、尿液檢查、乳房檢查、肝臟理學檢查等等,如果有前面提到的危險因子,應該就要每半年針對可能影響的部份檢查一次,如果妳是年齡大於35歲、家族有心臟病、糖尿病或是高血壓、有妊娠糖尿病史、肥胖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也應該要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肪的狀況。

以目前的文獻資料顯示,對於年輕、健康、不吸煙的人來說,低劑量的避孕藥算是非常安全的,不過為了避孕服用避孕藥本來就是違反自然法則的事情,服用避孕藥也是少數不是為了治療疾病而服藥的特殊情況,所以對於藥物的了解、藥物可能的影響應該要更加了解才是,希望大家藉由這些說明能夠吃藥吃得更安心。

前往最後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