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檔案】
《盜墓猖獗,招式多多;反盜墓也厲害,點子不少》
如古墓中常見的可把盜墓者迷惑不解的“伏火”,是否是古人有意在墓中置放了某種未知物質所致,目前沒有相應的考古發現可以證明,但在墓中置放有毒物質卻是可以肯定的。
在古人反盜墓的手段中,虛塚、流沙墓、火坑墓、崖墓這類墓反盜措施的成功機率相對較高,但其問題也有,就是有的過於複雜,一般人家也難以做到。但有一種從普通民家到至高無上的帝王,都可以使用的簡單方法,就是在墓穴或棺槨內悄悄地放置有毒物質,有的甚至有意在屍體塗抺毒藥,形成“屍毒”,使盜墓者不敢貿然進入。進入即身染頑疾,或痛苦一生,或當場中毒死亡,導致盜墓者慘遭所謂的報應。這種反盜墓方法,也是中國古人反盜墓時最常見的一大“毒”招。
毒氣很厲害,自古即是滅殺生命的方法之一,中國古人也用之來反盜墓。圖為“二戰”期間在納粹集中被毒氣毒死後即將送入焚屍爐的猶太人屍體。
古墓中藏有毒氣的記錄頗多。漢廣川王劉去疾盜掘戰國古墓魏襄王塚時,除了發現墓是鐵汁澆灌的之外,在打開後還有驚人發現,裡面竟然噴出了有毒氣體:“黃氣如霧,觸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這毒氣也真怪,是黃顏色的,與含有二氧化硫的氣體很相像,人根本就進去不了,劉去疾只好讓兵士把守盜掘開的墓穴,一個星期後才沒有毒氣冒出來,這才進去。
《酉陽雜俎·屍穸》記述:“貝丘縣東北有齊景公墓,近世有人開之,下入三丈,石函中得一鵝,鵝回轉翅以撥石。複下入一丈,便有青氣上騰,望之如陶煙,飛鳥過之輒墮死,遂不敢入。”這個記述有點離奇,並不可信:石棺內竟然有鵝飛出,再離奇的是,飛出來後能用翅膀扒開上面的石頭。但與上面所記的漢廣川王劉去疾盜墓時遇到魏襄王塚裡冒出黃顏色毒氣不同,齊景公的墓內冒出的是煙,是青色毒氣,且毒性更大,竟然把飛臨上空的鳥兒都毒死了,可見墓毒之劇烈。
王充《論衡·死偽篇》(卷第21)
“亡新改葬元帝傅後,發其棺,取玉柙印璽送定陶,以民禮葬之。發棺時,臭憧於天,洛陽丞臨棺,聞臭而死。”當時到棺前查看的洛陽官員,竟然讓棺中散發出來的臭氣給熏死了,這真是天下奇聞了。但從中推測,其氣不像是臭氣,而是毒氣。王充在書中推測了“毒氣”來源:“臭聞於天,多藏食物,腐朽猥發,人不能堪毒憤,而未為怪也。”王充認為是屍體內食物腐爛產生的“毒氣”,但這種說法僅是一家之言,觀點其實站不住腳。
水銀是一種液態金屬,在中國古代有多種別名:鉛精、姹女、汞、流珠、赤汞、砂汞、靈液、活寶,從這些叫法中就可知道水銀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水銀用途廣泛,是古人保存屍體的常用防腐劑,同時還是反盜墓常用的劇毒物質之一,特別是在秦漢及之前的陵寑中,使用較多。比較有名的王陵是齊桓公陵墓,內有“水銀池”,水銀蒸發形成的毒氣,給盜墓者製造了很大的麻煩。據《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卷32)中關於齊桓公墓的注解,“齊桓公墓在臨菑縣南二十一裡牛山上,亦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堈,一所二墳。晉永嘉末,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經數日,乃牽犬入中,得金蠶數十薄,珠襦﹑玉匣﹑繒彩﹑軍器不可勝數。又以人殉葬,骸骨狼藉也。”
[ 本帖最後由 劉金發作品 於 2011-4-9 05:49 PM 編輯 ]